好多年前就聽聞過唱歌有「感染力」一說。呢個係一個非常抽象嘅概念。好聽咪好聽囉,咩叫「感染力」?  第一個我聽人講過有「感染力」嘅歌手就係陳奕迅。今次Fear and Dreams Live 2022,Eason用表演親自解釋左一次何謂「感染力」。

如果牛頓以一個蘋果証明地心吸力嘅存在,咁Fear and Dreams Live 2022就係陳奕迅証明「感染力」存在嘅蘋果。 

無「山頂嘅朋友你地好嗎?」,無唱最主流嘅歌曲。今次陳奕迅演唱會分四個部分,每個部分都係靠幾首side track貫穿,歌與歌之間環環相扣,但係觀眾對歌嘅認識未必好深入,Eason亦都無留位俾自己講野。咁嘅編排,要炒㷫個場只可以靠陳奕迅自己把聲。不過Eason話俾大家知,人地係怕唔講野炒唔㷫個場,陳奕迅係怕講野會淋熄個場。Fear and Dreams Live 2022就係印證佢嘅感染力嘅試金石,如果牛頓以一個蘋果証明地心吸力嘅存在,咁Fear and Dreams Live 2022就係陳奕迅証明「感染力」存在嘅蘋果。 

如果有人可以用歌聲揭開恐懼嘅幔幕 打開夢嘅門扉 果個一定係陳奕迅

演唱會嘅第一部分係對人類行為嘅控訴,由《2001太空漫遊》揭幕,一連幾首歌,Eason在音色上一層一層加強,張力非常強勁,配合強勁音樂同埋舞台效果托出世界末日嘅逼在眉睫和恐懼。第二部分由宏觀世界鑽入微觀人生,《黑洞》,《龍舌蘭》,《異夢》,《如果這一秒鐘你跟我講你不愛我》,《黑夜不再來》,《開不了心》— 另一輪嘅side track。呢個部分他佢多左以無奈感,歇斯底里唱腔帶出人嘅陰暗面,最後嘅《開不了心》再以坦蕩直接嘅歌聲講出「咁你係唔開心吖嘛,唔洗逃避架!」,為之前凝聚嘅情感找出口。去到呢個位,相信大家都明白點解佢一直都唔同觀眾互動啦。

第三部分,探討生命輪迥嘅一個部分,除左《告別沙婆》之外,其他歌曲演繹偏向平淡,加埋《垃圾》最後三句清唱 :「灰燼裏被徹底消化,我以後全無牽掛 ,什麼都不怕。」,餘韻飄蕩不散,生死輪迥? 淡然面對啦! 既然生死都可以淡然面對,去到第四部分又何不活在當下呢? 《夢的可能》,《任我行》,《四季》,《人生馬拉松》,《與我常在》,《忘記歌詞》,《Life goes on》,《大人》,《致明日的舞》呢度只有一個信息 : 「唔好諗咁多啦,過左今日先啦!」就算忘記歌詞,Life/Live 一樣可以Goes On! 呢幾首歌,佢用聲應該係成晚最溫暖嘅聲線,到《致明日的舞》,強烈而溫暖嘅日出感覺出晒嚟,如果你有響現場,應該都會感受到。第四部分尾二一首《700年後》明顯為開場嘅《2001太空漫遊》嚟個呼應,「因為大家對地球嘅破壞,攪到諗住搬去太空住? 不如珍惜下而家擁有嘅野啦!」

只要我地做到活在當下,珍惜我地居住嘅星球,擁抱捉緊可珍惜嘅野,勇敢坦誠面對自己嘅七情六慾,我地就可以響最繽紛嘅螢光幕之下,以最高漲嘅情緒高呼一聲《我們萬歲》!